中欧投资合作更深更稳更广阔

  2020年岁末,中国和欧盟如期完成投资协定谈判。中欧投资协定将为中欧双方企业带来广阔市场的投资机会,有助于促进亚欧大陆整体经济的融合,促进中欧经贸关系迈向更高水平的新阶段。

  中欧有力牵手,双方投资将由拓宽度、谋深度转向深耕细作,这“对中国有利,对中欧双方有利,对世界有利”。

  破除障碍携手前行

  近些年来,中欧往来密切,投资合作趋稳。

  中国超大的市场规模吸引大量欧盟国家来华投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欧盟27国对华实际投资1179.8亿美元,累计设立投资项目数量超过3.8万个。疫情并没有影响欧洲企业对华投资。

  中国欧盟商会的最新调查显示,89%的受访欧洲企业愿留在中国,三分之二的受访欧企将中国列为前三大投资目的地,德国大众、巴斯夫、宝马、安联保险等欧洲企业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同样,中国对欧盟的投资额也在稳步增长。目前,中国对欧盟年投资额已升至近百亿美元。截至2020年11月,中国对欧盟27国累计直接投资超800亿美元。

  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如期完成有望为双边企业拓展新的空间,双方直接投资将迎来焕然一新的局面。

  中欧投资协定拓宽了中国在欧盟的投资领域,中方在中欧投资协定中纳入了金融等领域自主开放的举措,同时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序扩大了部分服务业和部分制造业的开放,比如医院和汽车。

  中欧投资协定对于欧盟来说,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按自身意志和利益来签订协议,说明欧洲经济独立自主性进一步增强。据媒体披露,欧盟还就更多领域新的市场准入开放和承诺进行了谈判,如取消了数量限制,股本上限或合资企业要求。

  双向投资成果丰硕

  回顾近些年中欧双向投资的历史,是个拓宽度、谋深度的过程。

  中国对欧盟的投资正成为深化中欧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

  从严重亏损、几近瘫痪到欧洲第四、地中海第一大港,在中远海运集团的经营下,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华丽转身,形成了以比雷埃夫斯港为枢纽的“中欧陆海快线”。如今,比雷埃夫斯港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关键港口,成为进入欧洲市场最便捷和高效的“南大门”。

  匈塞铁路,中国高铁落地欧洲的第一单。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匈塞铁路全长302公里,不仅是中国高铁进入欧洲的首单,也是中国高铁技术和装备“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匈塞铁路全部使用了中国列车和设备,是中国铁路标准与欧盟UIC标准进行对接和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具体体现。该项目不仅将造福两东道国,也令区域内其他国家大为受益。

  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项目引领三方合作新模式。由中国路桥牵头的联合体中标、中交二公局承建的佩列沙茨跨海大桥,连接着克罗地亚南北隔海的国土,也是中克建交以来克罗地亚规模最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佩列沙茨跨海大桥及连接线项目于2018年开工,这座“友谊之桥”增进了中克人民之间的情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典范,进一步推动中、克、欧多方市场合作。

  再看在金融领域,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中国-中东欧投资合作基金、中欧国际交易所等扩展了欧亚资金融通渠道。

  市场吸引力自有明证,欧洲一些大型企业正逐渐将投资重心转移到中国市场。

  德国企业一直在加大针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德国的巴斯夫是中国化工领域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2015年10月,由中国石化与巴斯夫合资建设的世界级异壬醇生产装置在广东落成投产,这是中国第一套异壬醇生产装置;2019年,巴斯夫启动了在广东省湛江市投资100亿美元的一体化生产基地项目,这是其154年历史上最大的海外投资项目。2020年,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Hahn Automation宣布,在未来三年内向中国投资数百万欧元用来建设新工厂。2020年5月,德国大众集团宣布将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

  尽管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法国企业却没有停止加码中国市场的步伐。2020年,法国食品巨头达能公司两次加大对华投资。先是在5月份,达能全资收购了迈高青岛奶粉工厂,而后在7月又宣布将斥资1亿欧元,在上海开设一个专注于母乳和肠道健康的研究中心。法国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化妆品出口国,曾一度稳居中国化妆品进口国的“头把交椅”,现在中欧投资协定完成谈判,法国化妆品或成最大赢家之一,将为法国化妆品企业在华投资、经营带来更好的市场环境,提供更大的政策支持。

  未来的世界依旧将在合作的主旋律下发展和进步,能够促进和平发展的是合作,而非对抗。可以期待,中欧投资协定签署后,相互投资将大幅提升,支持经济复苏和增长,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推动力。(刘 旭) 转发自中国商务新闻网国际商报

By admin